当前日期: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网站首页大师简介易经论坛易经案例姓名起源起名要诀起名案例讲座教学收费标准合作伙伴联系我们
 本站热文:赵常富团队承接职业教育培训工作  薛岚侨简介  赵常富简介  玄空风水与国家运势  用易经智慧化解人生潜在危机  
全站搜索:    
首页易经网业内新闻  
 
习近平引用《周易》讲国家如何保持活力
来源:本站 点击数:16800次 更新时间:2019-10-8 14:30:26

习近平引用《周易》讲国家如何保持活力

摘要:习近平主席在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谈到:世界上很多有识之士都认为,随着世界不断发展变化,随着人类面临的重大跨国性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有必要对全球治理体制机制进行相应的调整改革。这种改革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创新完善。“穷则变,变则通。”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世界,都需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保持活力。

习近平主席在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谈到:

世界上很多有识之士都认为,随着世界不断发展变化,随着人类面临的重大跨国性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有必要对全球治理体制机制进行相应的调整改革。这种改革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创新完善。“穷则变,变则通。”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世界,都需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保持活力。

“穷则变,变则通”是中华民族能够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一种重要内在支撑力,原句出自《周易》。而这句古语,一年前的201493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也曾提及:

在前进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近代中国由盛到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因循守旧,畏惧变革、抱残守缺,跟不上世界发展潮流。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我们一定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推进改革开放,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不断为中国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周易》通篇,都在传达着“变易”的思想,无论翻到哪一卦,都会看到卦象中那周流不息、运动不止的动态感,即使是周行到了状态最差的“否”卦,也有着“否极泰来”的变易性存乎其中。

所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种思想从《周易》这中国哲学智慧高峰上开始流淌化生,化入中国社会各个方面,深深化入肌理之中。

“穷则变”,“穷”是穷尽的意思,当事物发展到了尽头,就要寻求改变,而改变是为了使继续前进能行得通,“变则通”。“变通”这个词亦由此而来。

变通而图存,源自先秦时代的思想指导到了中国古代最后的王朝,李渔说“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唐才常说“变则通,通则存,存则强”,梁启超说“变者,古今之公理也”。于是有了“变法维新”的尝试与碰撞,变之不够,又有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的探索,还变之不够,又有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的建立。

有时候之所以会“虽变而不通”,是因为在求变的过程中还缺少重要的一层步骤,就叫做“化”。《周易》中还有一句话说:“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任何思想精神、思维方式,仅仅发生上层的改变还远远不够,必须要如春风化雨般化入人心、产生化成天下的作用、让现实有所软化、让社会有所转化,才是真正从本质上发生了“变化”、才能真正把变革“行得通”,这就是“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而通过这样的系列举措,变化本身对社会产生了共通效应,才可称之为全民事业。

能把求变的意义化入生活、化入社会、化入民心,这样的变革才是完成了目标上的“变通”,这样善于自新向新的民族才是成就了“持久”,“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中还有一卦说明了变通的精神,就是“鼎卦”。鼎,在过去是烹煮食物的器物,食物在鼎中,经过烹饪的转化,化生为熟、化腐朽为神奇、化一物为另一物,有着推陈出新的意象。因此鼎卦,也在传达“鼎故革新”、变通为上的精神。

中华文明,如一条大河磅礴驶来,翻越过五千载山峦的起伏、河道的颠簸,源源不断,生生不息。而这条长河之所以能够永葆活力而不断流、永焕生机而不湮没,就是因为在 “行到水穷处”善于蜿蜒而出新的河道,在“山穷水尽处” 懂得盘旋出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坚持前进方向不改的基础上,攀过高原、冲过洼地、绕过险峰、越过断崖,灵活机变又坚定奔流,终成一条历久弥新的文明大川。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心易测字易易易 方法自然透玄机 下一篇:试用卦象解读周易卦辞字义
 
  友情链接
中华起名网中国孔子网中华伏羲周易东方易学资料河北周易研究宁夏易学研究易学网安阳周易专修国际易联信息
重庆涪陵易经李顺祥易学网广东邵伟华信裴翁风水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后台管理 | 象形数码
NMZYW V 2015.
2007-2023 @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07000591号
邮件:xlq0760@sina.com 电话:010—51627260、5162750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48号1号楼B座